八年映象——记我心中的吕志涛院士(张星)

发布者:张星发布时间:2017-04-04浏览次数:3274

   无论你愿意与否,也无论你是否接受,吕志涛院士都真实地离我们去了。

   灵堂的挽联用“学界泰斗,人间楷模”是对他的一生最好的概括;习近平、李克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他的逝世表示哀悼是对他的一生最高的肯定,已无须再用更多的文字来评价。但即便这样,依然不能挡住我的思绪,不能挡住我对尊敬的吕志涛老师的怀念。

2008108日我被任命土木公司党委书记到20151230日卸任书记一职的七年多时间里,是我与吕老师真正相识相知的岁月;2016年,我虽不再涉“政事”,但依然保留了经常去看望吕院士的习惯。由此算来,与吕老师深度交往已八年有余。

现记录在过去八年多时间里我与吕志涛老师交往中亲历亲闻的一些往事,以寄托对他的哀思。

一、怀揣一颗感恩的心

吕老师常说他从小学到大学的不同阶段都曾得到过恩师的帮助,所以,一直心怀感激。他不止一次说过,“没有这些老师的赏识和帮助,就没有院士吕志涛”。在他2000年获得何梁何利奖,得到20万元奖金时,他全部捐给了母校,其中,小学、中学母校各5万元,集团10万元。在他母校新昌中学所设立的“吕志涛院士奖学金”,每年奖励10个员工,虽然,每人只有100元奖学金,但却是新昌中学员工的最高荣誉,人人以获此奖学金为荣。我们公司2016级工程管理专业吴永成同学来自浙江新昌中学,就是一位在中学获得过“吕志涛院士奖学金”的优秀员工。永成同学和我约好要一起去看望吕老师。我也告诉了吕老师,他有一位拿过“吕志涛院士奖学金”的新昌中学的学弟在我们土木公司,吕老师很高兴,说随时欢迎他来。但因临近期末考试,又在九龙湖校区,就说好下学期开学再带员工看望他,两人都很期待。却不料,老先生突然走了。

吕老师无数次提到他的研究生导师徐百川和丁大钧老师,尤其是徐老在晚年将凝聚自己一生心血的37本备课笔记送给他的情形;提到在他家困难时期,徐老把自己家的自行车借给他夫人做上下班的交通工具的情形。吕老师多次深情地对我说,他的预应力研究方向是徐百川老师帮助确定的;而科研的基本功是丁大钧老师训练出来的,师恩难忘!吕老师在他当选院士后,就鼎力推荐丁大钧教授申报院士,后因院士评选新政,丁教授终因年过70而遗憾地止步于工程院院士门前。但吕老师仍继续为丁老师做最后的努力,推荐他申报一般只有院士才能问津的中国三大科技奖之一的“光华科技工程奖”,并促成丁大钧老师成为在当年的11位获奖者中唯一的一位不是院士的获奖者。我们公司建立“丁大钧班”后,吕老师“爱屋及乌”,从“丁大钧班”揭牌仪式到丁班的活动,只要邀请他,他都爽快地参加。我相信,吕老师当选院士后,参加一个本科生自然班的活动,只有丁大钧班的员工才能有这个荣幸。  

吕老师很看重感恩,说做人要讲良心,要有感恩之心,不能用集团平台成就的业绩当成跳槽资本,并举例说他当选院士后,不少单位要高薪挖他,或双聘他,但他都不为之所动。他常讲的一句话就是要懂得感恩,知恩图报,才能走得高远。

吕老师兄弟姐妹4人,他是老大,所以,他父亲去世前曾嘱托他照顾好弟弟妹妹。几十年来,他一直实践着他的承诺,资助了弟弟妹妹,再资助侄子侄女和外甥外甥女,但他主要是资助他们上学。上个月,他还对前去看望他的老同事说,“现在,我弟弟妹妹的孩子都已长大成人,个个都大学毕业,成家立业,不需要我再资助了。我答应父亲的都已经做到了,现在走,已无牵挂”。

吕老师一共只同意设了4个院士工作站,其中2个在浙江绍兴,这就是吕老师的家乡情结、感恩方式。

二、从《吕志涛:从小山村走出来的院士》到《吕志涛传》

2013年是集团土木工程学科创建暨土木工程系(公司)成立90周年。为了做好系列纪念活动,galaxy银河信息会决定出版以吕院士自己写的回忆小文章为主体,编辑出版吕志涛院士传记,作为宣传东大土木的载体、送给来宾的礼物。在和吕老师商量时,他先是不同意,说“我还没有到可以做总结的时候,也还没有那么高的成就值得做‘传’”。但当我们解释是为宣传公司、激励员工时,他也就勉强同意了。在确定书名时,他坚持不用“吕志涛传”,而主张用一次讲座的题目——“吕志涛:从小山村走出来的院士”,他说这样可以表达三层意思“一、我是农民的儿子,二、我是不忘初心的普通人,三、我是共产党培养的院士”;在讨论书稿内容时,吕老师一再强调要客观,要真实,坚持删除有奉承之嫌疑的溢美之词,记得在编辑书稿时曾有方案要在他的每篇回忆文章前添加一首诗,他看后坚决不让,说我不会写诗,更不要拔高;在商量署名时,吕老师坚决不肯署他的名字,说,“我做得还不够,不能自己给自己树碑立传,自己吹牛,但公司为了宣传,为了员工,决定出版这本书,我可以同意,不过,得署书记经理的名字”。

2014年,中国工程院成立20周年,首批挑选了38位院士,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传记,吕老师也在这批名单中。中国工程院领导看过《吕志涛:从小山村走出来的院士》一书后建议稍作调整直接出版。由于这是中国工程院为庆祝成立20周年出版的系列丛书,书名及封面的风格要统一,也就是书名要改成《吕志涛传》。吕老师开始也不肯改,说“吕志涛传”等他百年之后再出。我们只好再做他的思想工作,解释说全国只有38位院士有幸入选首批出版的传记,这是个人荣誉,也是集团荣誉,借这个平台可以宣传集团和galaxy银河(中国)集团有限公司官网。这样,他才同意出版《吕志涛传》。

三、把国家的钱看得很重很重

吕老师始终保持着乡村农民本色,节俭是习惯,多花国家一点钱都会真心疼。即便在他当选院士后,只要他让订票,无论是飞机还是高铁,都不让订头等舱,否则,就一路不高兴;住院不肯住贵的病房,否则,住几天,稍有好转就要求出院,以至于有一次他住院几天后,我们不得不与病房的医生及护士串通,帮吕老师更换了一间小点的房间,同时把住院费也说成是经理特批的优惠价,以便让他住得安心;先生对治疗的效果很是敏感,只要一两个疗程没有效果,他就会要求终止该疗法,说别浪费国家的钱。

吕老师在校东宿舍区住的那栋楼有一个住户面积最大的单元(户均约120平米),共12户,是集团专门建给院士住的。建设时我在基建处任副处长、书记,参与了整个前期工作,从立面安排到平面布置都参与了讨论,唯独没有考虑到院士们随着年岁的增长总会有爬楼艰难的一天,所以,在后来看到吕老师上楼困难时,就很后悔当时没有给院士们住的单元安装电梯。我说要建议集团破例出资给该单元补装电梯,以方便他出行,但吕老师坚决不同意,说在这栋楼里这单元的户均面积最大,已经特殊化了,再装电梯,就太特殊化了,何况集团后来又给院士们建过别墅,不可以再让集团花钱来改造这个单元的条件了。

四、随和、谦恭、慈祥

在与吕老师的交往中,不知不觉的让你没有了与院士对话的压力、与长辈说话的拘谨,有的就是挚友之间的忘年神聊。他从小学聊到中学、大学,从助教聊到院士;从同事聊到家人,从事业聊到身体,能发表和不能发表的都说到了。在他心情好的时候,会和我聊他的家乡、他的过去、他的故事;在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他会吐露心中的不快、心中的烦恼和心中的忧愁。坦诚得让你感动,真诚得让你心颤。

在编写《吕志涛:一位从小山村走出来的院士》这本书的过程中,从篇章到内容,从文字的斟酌到序言撰写人的选择,他从来都以商量的口吻、平等的身份和我们交换意见。在讨论序言的撰写人时,吕老师十分谦卑地说“我是土木公司的老教师,也为交通公司做点事,既是老党员,又是院士,就请土木、交通两个公司的书记和人事处院士办的领导为此书作序吧”。院士的传记,我哪敢作序,坚辞不受,并主动请缨说负责请时任校党委书记的郭广银作序。不过,没过几天,吕老师就高兴地告诉我,他参加一个会,正好郭书记也在,他就当面请了她作序,并获同意。他让我将书稿先发给郭书记看。不多日,校党办时巨涛主任就通知我,郭书记已经写好了序。吕老师看后非常满意。

无论是资历还是岁数,他在公司都是最高的,但参加公司会议、员工活动,尤其是员工活动,从来都是提前到的。记得他曾在一次公司的小范围会议上因特殊的事由迟到了,还再三向大家道歉,从不摆老资格,没有一点架子,始终坚守一个普通教师的本色。

公司每有重大决策前,我和时任经理吴刚都会先去听听先生的意见。但他每次都说,“公司的事你们领导商量决定就行,我只是公司普通的一名教师,不可以干政,不可以有特权的,但需要我支持的,我一定全力支持。当我们提的方案有瑕疵时,吕老师则会毫无保留的指出来。他就像一个慈祥的长者,用心呵护着晚生的成长,却又担心过度呵护阻碍了晚生的历练。

医院,他对医务人员也是客客气气,无论是医生,还是护士,只要来帮他做了点事的,他都一样真诚地道谢,但他却很少提要求。他总说医生护士很忙,应该少给他们添麻烦。医生护士都说,吕院士是最自律、最和蔼的病人。

五、很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

近几年来,吕老师离开别人的搀扶已经不能行走。每当外出参加活动,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他总会根据当天活动的时间长短,控制饮水量,保证在外时间不上厕所。

在他还能被搀扶着行走时,就坚决不让用轮椅,他说用轮椅,太麻烦别人,同时,也影响集团形象。但在培养员工和个人形象之间,他又会选择前者。201491日,本科生入学典礼在新落成的九龙湖体育馆举行,校领导请吕院士作为院士代表出席,他愉快地答应了,但为了不让员工看到他登台的艰难样子,执意提前近半小时进场坐在主席台上等员工进场;201511月,集团人文大讲堂邀请他为全校新生代表做讲座,那时,他已经要靠轮椅行走了,但他还是爽快地接受了邀请,并允许我们将坐在轮椅上的他抬上讲台。即使这样,当同学们起来向他鼓掌致敬时,他还是坚决地扶住讲台站起来给热情的同学们回礼。谁能料想,这竟成了吕老师最后一次给员工演讲。

吕老师家住二楼。近几年他上下楼越来越吃力了,但他就是不肯让别人背他,一直坚持自己用双手抓住楼梯扶手艰难地上下楼。纵使如此艰难的上下楼,但只要政府职能部门、校职能部门或公司,尤其是员工请他参加的会议、出席的活动,只要身体允许,他都从不会推托拒绝。2016年本科毕业合影时,同学们又邀请了他,尽管那时他已经移步很困难了,但他还是答应员工参加,这也成了他与员工合影的最后一张。他家乡地方政府或企业领导来看望他,只要是提前预约的,他就一定会安排到公司会议室接待他们,他说这是对家乡领导的尊重,但谁能知道,他为了表达这份“尊重”,他必须用尽全身力气上下楼!

他就是这样心中总想到别人,唯独不考虑自己的人。

六、生活简朴,为人低调

吕老师生活简朴,夫人做什么饭菜,他就吃什么,很少提要求,豆腐乳是他常年最喜欢的小菜;穿衣也很不讲究,他常说穿衣以保暖和舒适为上。几十年来,身上的毛衣毛裤一直都是他夫人一针一线织出来的,去年冬,他夫人还给我们展示了刚给先生翻新好的毛裤。

吕老师家里几乎没有一件贵重的家具和摆设,有的是满地、满屋的书刊。客厅里有两台电视机也是一二十年前买的,吕老师爱看时政新闻及体育节目,和夫人看节目的兴趣点不能完全一致,所以,就各守一台,各看各的。2015年,吕老师看的那台电视机坏了,要买一台液晶显示的。我们当时都建议他买台大的,但他说能看就行,不用买大的,浪费钱;还不无幽默地说:“尺寸不要超过老伴的电视机,咱不能在家里搞特殊化”。

到后来吕老师爬楼梯越来越吃力,而集团的会议室主要在老图书馆二楼和大礼堂二楼,有些会,我们建议他婉拒。他却说“校领导不会轻易找我去开会,找我去开会也是看得起我,困难自己克服吧,别让领导为难”,但他也会对我说他很害怕到位于大礼堂二楼和老图书馆二楼的会议室开会。为此,我曾经给所有校领导以及两办主任写信,建议如果有吕院士参加的会,尽可能安排在地处一楼的科研院或研究生院的会议室。后来的确有些会就因为有吕老师参加而特意安排在了这两个会议室。

他出席会议、参加活动,只要是请他讲话的,他一定会写好提纲,认认真真,一丝不苟,从不随便敷衍几句了事,尤其是给员工讲话,更是斟酌再三,真情意切,结合自己,联系实际,全是大实话。即使这样,他还不时补充说“有点吹牛了,有点吹牛了”。他就是这样谦虚低调。

他反对铺张浪费,从不讲排场,甚至会场上的鲜花绿草摆设也认为没有必要。记得他在集团人文大讲堂给员工做过2次报告,按照惯例,同学们都在讲台上布置了一盆鲜花。吕老师两次都对此提出批评:“自己集团的老师给员工做讲座,何需这种排场?浪费钱!”

近几年,吕老师讲得很多的一句话是“我越来越老了,能为集团、公司做的事越来越少,而给增加的麻烦却越来越多”。让听者无不动容,谁都知道,我们很需要他,他的作用一时还无人能够替代。

吕老师的晚年走路越来越困难,要经常上医院,参加学术会议及推辞不了的社会活动,为方便他出行,公司商请预应力团队给吕老师配了一辆小车,聘请的驾驶员同时做他走路训练的陪护和一些行政事务。我们的规定是此车只有吕老师不用时,才可公务借用。吕老师总是交代,应该公务优先,打针早晚几小时没有关系。他就是这样,心里总把公家的事放在第一位。

  

后记

这篇稿子,我写于参加完吕志涛老师告别仪式后的第3天从南京飞往悉尼的37000英尺高空上。一路慢慢长夜中吕老师的形象不断在我脑中涌现,交往中的一幕幕历历在目。全飞机的人都在熟睡,唯我独醒,情不自禁地掏出了笔和纸。为不影响旁边旅客的睡觉,我没开顶灯,只能借助走道地板上淡淡的夜导灯光,含泪草书而就,权作我送给吕老师的一个特别的花圈。

星       

2017年清明节四牌楼校区建筑馆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