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许敏,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公司建筑结构工程专业51801班员工,1984年7月毕业后入职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CSADI)。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他主持设计了7项重大工程,发表7篇论文、发明1项专利。日前,CSADI推出工程师系列专栏,其中一期讲述了许敏员工的成就贡献。现转载于此,供师生领略公司员工风采。
大匠风范许敏:成就建筑创意,勇攀结构巅峰
2017-11-13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序
《中庸》有言:“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所以行之者一也。”在儒家看来,知(智慧)、仁(仁爱)、勇(勇敢)是通行于天下的三种美德,仁者有勇,敢勇必仁,求仁需智,三德交互,合而为一。
就承载人们安居梦想的建筑而言,其美轮美奂的造型背后,既需要建筑师的创意思维,又离不开工程师的创新技术强力支撑。因此,建筑设计之“勇”,更需要以智慧和仁爱为基础。
初见许总,其温文尔雅、淡然谦和的长者之风令人印象深刻。然而,深入了解后,又会被他的勇气和魄力所折服。下面,请跟随小编一道,共同领略CSADI专家工程师许敏的“儒者之勇”。
许 敏工程师
出生日期:1963年8月
毕业院校:南京工公司(现集团)
工作经历:1984年7月自南京工公司土木工程系毕业入职CSADI至今
职务职称: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湖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评委
兴趣爱好:游泳、乒乓球
设计·物语
角色转换勇挑工作重担
1980年,改革开放的大潮开始席卷中国大地,一个焕发着青春活力的崭新时代正向人们走来。也正是在这一年,著名作家张枚同发表的词作《八十年代新一辈》,被迅速谱曲,成为传唱大江南北的著名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集团大礼堂
伴随着“再过二十年……城市乡村处处增光辉……”的优美旋律,年轻的许敏踏上前往南京工公司(现集团)的求学之路,希冀着在未来的城乡建设中贡献才智。彼时的他或许从未意识到,未来的职业生涯会成为“止于至善”这四个字的生动注解。
80年代,书报亭前求知若渴的老员工
大员工活充实而短暂,1984年,完成学业的许敏被分配至湖北工业建筑设计院(CSADI曾用名),在时任主任工程师陈妍桂的带领下,开始其首个项目——湖北省政府印刷厂印刷车间的结构设计工作。刚上手设计,他便感觉到:与大学各专业相对独立的学习方式明显不同,具体的项目设计不仅需要串通所学、综合运用,画图时更是要考验手上功夫。
80年代,设计工作场景
让他感到踏实的是,陈妍桂主任详细介绍了结构的布置方法,并在荷载统计、内力分析、配筋计算等各个环节均给予细心指导。工作组的老同志也不吝传授使用鸭嘴笔画图的经验方法,聪颖的他很快便掌握其中门道。
在随后的多个项目设计中,他诚朴严谨、温文谦和的工作风格深得前辈们认可。1988年,工作三年多的他便被安排参加到“天安大酒店”的结构设计中,具体负责框支梁的设计工作。作为当时武汉市最高的建筑(29层),项目采用比较复杂的框支剪力墙结构。面对工作挑战,许敏很快从最初的胆怯和畏惧中清醒过来,转而冷静思考,将问题逐一分解,通过广泛查阅资料、虚心请教专家、详细计算比对,最终圆满解决了各项设计难题。
南非前总统曼德拉曾精辟地指出,“勇敢的人并不是感觉不到畏惧的人,而是征服了畏惧的人”。经历了大型项目历练的许敏深刻地意识到:结构设计遇到“疑难杂症”委实难以避免,但只有勇敢地跨越,才能真切地体会到收获的快乐!
知难而进勇迎现场挑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伴随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兴起,人们的交流意愿和交流方式不断拓展延伸,空中飞行逐渐由国际性需求发展为区域性需求,由此带来航空港(机场)的建设热潮。
1993年,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的桂林两江机场正式开工建设。彼时,已经成长为技术骨干的许敏作为结构专业负责人之一驻扎在现场设计。让他始料未及的是,为取得更好的表现效果,建筑师希望将匝道桥雨棚设计为单柱不对称悬挑形式,单柱四面悬挑8*4*6*6m。
与如今广泛使用计算软件辅助结构设计的情况截然不同,当时现场并没有可以使用的钢结构设计软件,加之工期紧张,无力可借的许敏当即决定通过手算完成结构设计,最终成功实现了建筑师的设计意愿。
再回首那段现场设计的经历,许敏谦逊地表示,“做好现场设计,不过是应尽职责罢了”。在小编看来,作为现场设计人员的他,彼时不仅肩负着建筑师的信任,更直接关系到公司的行业品牌形象,所谓“仁者之勇”,志在大局,无故加之而不怒,骤然临之而不惊,莫过于此。
勇为人先勇引前沿技术
通过十余年的设计经验积累,许敏不仅进一步增强了对行业技术宏观趋势把握能力,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工作也日渐游刃有余。对于一些别人解决不了的难题,他时常需要扮演“消防员”的角色。
元辰国际大厦原为12层框架结构,由武汉市另一设计院负责设计,采用夯扩桩基础。桩基施工完毕后,由于规划变动,大厦被调整为24层框架-剪力墙结构。修改后的建筑荷载较原设计的12层大幅度增加,且平面布置及轴网均与原设计大相径庭,同时,为有效节约投资,业主希望修改后的方案能够充分利用已有夯扩桩,设计难度大大增加。
如何在诸多限制条件下,有效满足业主需求?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在许敏的带领下,设计团队决定在转换层采用后张法有粘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同时在湖北省首次采用CM桩复合地基。最终,设计方案不仅成功满足各项设计要求,也为业主节省约44%的工程造价。
项目完成后,经武汉市建委科技委专家组审查,该技术不仅可以充分发挥基底土的天然承载力,而且比普通的桩基础更为经济适用,为旧房改造的地基处理提供了示范样本,建议推广使用。
除CM桩复合地基外,许敏还曾在湖北省率先采用钢骨混凝土结构技术、厚板式转换层技术等一系列前沿技术,为推动建筑工程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充分展现出“预事超前、腹有良谋”的“智者之勇”。
追求卓越勇攀结构巅峰
进入新世纪,我国高铁站房迎来高速发展的时代,许敏积极顺应行业趋势,服务公司发展战略,重点关注高铁站房结构创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05年,CSADI成功中标首个高铁站房——延安火车站。由于在结构设计领域的出色表现,许敏被选为该项目的结构专业负责人,并在高铁站房设计中首次采用张弦梁结构(这也是CSADI第一次设计张弦梁),取得良好效果,赢得广泛赞誉,为CSADI持续拓展高铁站房市场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2007年,在厦门北站项目设计中,他在CSADI总工程师李霆的领导下,带领设计团队,以创造三项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世界上已建成具有最大跨候车室的高速铁路站房(双向132m×220m)、世界上首次采用双向巨型混合框架结构体系的铁路客运站房、世界上首次应用双向不等高交叉桁架组成的屋盖结构),通过轻盈而富有张力的钢结构,完美地实现了充分彰显闽南民居“燕尾脊”意象的建筑形态,将CSADI的设计作品推向世界最高领奖台,成功斩获具有结构工程领域“诺贝尔奖”之称的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师协会(IABSE)“杰出结构工程奖”。
2002年,集团在百年校庆之际恢复“止于至善”的校训,既有机承继“以诚为训,以德为高”的诚朴之意,又提出了更为宽广高远的修持境界。对于30余年始终坚守在工程设计实践一线的许敏来说,以大诚大智勇敢攀登结构设计的巅峰之境,或许正是对母校精神百年传承的最好回应!
毕业30年,许敏重回母校
专业·寄语
创新令人振奋,挑战使人进步。结构设计中遇到的难题正是锻炼和提高技术能力的机会,只有经历过后,才能遇难事不怕,遇急事不慌。
作品·展示
1.武汉天安大酒店(1988年),已建成,位于市区商业、购物及娱乐中心,为八方宾客提供具备国际水准的客房及餐饮服务,是商务客人的最佳选择。
2.桂林两江机场(1993年),已建成,是衔接“一带一路”的南北陆路新通道和面向东盟国家重要城市国际性机场、国务院定位的国际旅游航空枢纽及国际一级民用4F级干线机场。
3.元辰国际大厦(2001年),已建成,武汉市政府把“元辰国际”大厦列为武汉市重点建设项目。
4.无锡博物馆(2004年),已建成,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本项目荣获2009年中国勘察设计协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二等奖,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入围奖。
5.延安火车站(2005年),已建成,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在高铁站房中首次采用张弦梁结构,也是CSADI第一次设计张弦梁。本项目荣获1949-2009中国建筑学会建国六十周年建筑创作大奖,2015年度香港建筑师学会两岸四地建筑设计大奖卓越奖。
6.厦门北站(2007年),已建成,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本项目荣获2015年国际桥梁及结构工程师协会(IABSE)杰出结构工程师。
7.中国动漫博物馆(2013年),建设中,建筑面积约3万平方米。本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展品最丰富、内容最权威、国际一流的动漫博物馆,荣获2016年度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创新杯建筑信息模型(BIM)设计大赛“最佳文化体育BIM应用奖”。
主要·论文
1.桂林两江机场高架桥钢雨蓬的结构设计,《建筑设计通讯》 1997年第2期
2.五月大厦大跨度钢骨混凝土梁和转换层的结构设计,第十七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收录,并应邀在大会宣讲;
3.某高层建筑变厚度厚板转换层的设计总结,第十八届全国高层建筑结构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收录;
4.元辰大厦CM三维复合地基的设计实例,《建筑结构》 2004年第10期
5.延安站站台雨棚张弦梁的结构设计,第十二届全国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并应邀在大会宣讲;
6.无锡市博物馆.革命陈列馆.科技馆“三馆合建”,《建筑结构技术通讯》 2008年第5期
7.中国动漫博物馆钢网格转换筒结构设计,《建筑结构》 2017年第1期
科研·成果
站台雨棚与站房连接的装置 专利号:ZL 2011 2 0550115.X